沥青路面历史沿革
据考古资料,印加帝国在15世纪已采用**沥青修筑沥青碎石路。英国在1832~1838年之间,用煤沥青在格洛斯特郡修筑了段煤沥青碎石路;法国于1858年在巴黎用**岩沥青修筑了条地沥青碎石路;到20世纪,使用量铺路材料为石油沥青。1949年以后随着中国自产路用沥青材料工业的发展,彩色沥青路面修补,沥青路面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干线,成为目前中国铺筑面积的一种路面。
沥青路面裂缝的分析一
原因分析
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可以分为两大类: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,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:另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,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。
非荷载型裂缝
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,也有因施工不当、材料选取不当等引起的裂缝。其产生的原因有:
1)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,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,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。但在冬季气温骤降时,土基和路面基层由于受温度变化,冬季冰冻产生的膨胀,导致路基和基层产生裂缝并反射到沥青面层,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,同时劲度急剧增大,**过混合料的极限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,便会产生开裂。此外,随着温度反复升降,温度应力使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,又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提高,应力松弛性能降低,故可能在比一次性降温开裂温度更高的温度下开裂,同时裂缝是随着路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。
2)沥青的品种和等级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重要因素。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,选用高粘度、低稠度的沥青,其温度敏感性较低,能延迟温度裂缝的产生;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,低温抗变形能力较差,致使沥青面层在低温下产生收缩开裂。
3)地基处理不当,路基碾压不均匀,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;旧路拓宽时,北京公路沥青路面修补,新旧路基搭接部位没有严格按照台阶式分层压实处理,以及下部基层比较软弱,或地基处理不彻底等。
4)铺筑沥青面层采用分幅摊铺时,接缝处理不当,北京彩色沥青路面修补,结合不良,对接缝处碾压不密实,沥青路面修补,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要求,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。
沥青路面质量控制要点
沥青面层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:
(1)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:
1)道路沥青的品种、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;
2)沥青混合料所选用的粗集料、细集料、矿粉、纤维稳定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,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应采用反击破或圆锥破生产工艺;
3)热拌沥青混合料、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、SMA混合料应检查出厂合格证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验,拌合温度、出厂温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;
4)沥青混合料品质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。
(2)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、总厚度、上面层厚度及弯沉值应符合设计规定。
1)面层表面应平整坚实,接缝紧密无枯焦,不得有明显轮迹、推挤裂缝、脱落、烂边、油斑、掉渣等现象,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;面层与路缘石、平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,不得有积水现象,如图7.4.2;
2)沥青面层的纵段高程、纵线偏位、平整度、宽度、横坡、井框与路面高差、抗滑等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;
3)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℃后,方可开放交通。
以上内容由中君泓发为您提供,希望对**业的朋友有所帮助。